保护文物,传承文明。2024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博物馆组织来自“国博—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志愿服务队”的初中年级志愿者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
活动以“探寻文明之魂,守护文物之美”为主题,旨在从学生志愿者的视角出发,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并向公众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厚而精美的文化遗产。
活动中,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制服,精神抖擞地站在各自要讲解的文物前,为观众们带来精彩的讲解。在秦汉展区,志愿者们以秦始皇陵兵马俑、琅琊刻石等文物为切入口,介绍秦朝的统一及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举措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水排等文物实物为着眼点,讲述青铜犀尊的出土背景、制作工艺和历史价值,以及古代农业生产技术,让观众感受汉代工艺的精湛和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智慧和贡献。宣讲活动不仅有对文物的详细解读,志愿者们还通过互动问答、文化体验等形式,让现场观众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志愿宣讲活动之后,同学们在国博教育体验区开展了中国传统绘画之烧泊画的制作,近距离感受融合了绘画、雕刻和烧制等多种技艺在内的烧泊画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传承古老技艺。
此次志愿宣讲活动,学生们不仅是讲解员,更是文化传承的使者。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热忱,传递着中华文明的魅力,让观众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们纷纷表示,参与志愿活动收获颇丰,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不仅学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未来将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