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主 题:文明视野下的中国铜艺
主讲人:朱军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时 间:2024年9月13日(周五)14:00—16:00
地 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学术报告厅
铜,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淬火锻造,以青铜为代表的铜器采冶和铸造技术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之一。杭州铜雕作为青铜铸造技艺的延续,在一代代匠心传承与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7月1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及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国博讲堂”配合该展览推出系列讲座,旨在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丰富的参观体验。
【主讲人简介】
朱军岷
朱军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他传承祖业,是中国铜建筑营造技艺方面极具影响力的传承人之一,先后有“熔铜禅画”“熔铜清供”“琅彩铜画”“宋韵清供”系列铜艺术问世,并与其父朱炳仁一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铜雕艺术博物馆——江南铜屋。
【讲座简介】
中国是铜文化大国,不管是器物层面还是形而上层面,铜都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悠悠岁月。
“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的文明标志,青铜文化具有历史悠久、分布面广、内容丰富的特点。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的合金是青铜,以使用青铜为标志的阶段被称为青铜时代。西周时期,青铜器是体现社会等级的“礼器”,其造型雄浑古朴,纹饰绚丽精美,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黄铜时代”:中国铜文化再度崛起并受到广泛关注,与宣德炉的出现密切相关。宣德炉由明宣宗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运用风磨铜铸造而成。宣德炉最妙之处在于其色泽,又由于造型多样,作为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成为铜炉的代名词。
“熔铜时代”:中国铜文化的再一次发展,是熔铜技艺的诞生。2006年,朱炳仁在修复常州天宁宝塔的过程中,以独到的艺术视角,创立了熔铜艺术,也为铜文化开拓出了一条新道路。
【互动 | 邀您聊聊“国博讲堂”印象】
2024年,国博讲堂期待与您相遇,
您是否也是国博讲堂的常客?
为给大家高质量的讲座体验,
欢迎大家反馈意见建议。
识别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您给建议↓
【相关展览】
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