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员工风采>详细信息
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2022-05-04     国博君

2018年6月,我从北大中文系毕业了,通过校招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我的苗族前辈沈从文先生工作过的地方。

甫一进馆,我便被借调到“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成就展”工作小组中,后以优异的工作表现获得了中宣部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这份在国博获得的荣誉令我终身难忘。2019年1月,我回归成立不久的新闻传播处工作,主要负责国博的新媒体运营。在馆领导的指示下,我将“国家博物馆”服务号开辟“国博有情”“国博有声”等栏目。截至2022年5月4日,服务号共推送图文300余篇,其中多篇阅读量超过十万甚至二十万。粉丝数量由约80万(2019年1月1日)增长到约240万(2022年5月4日),并保持了良好的互动态势和黏性。

2022年4月,与小伙伴们一起听朱万章老师讲解明清肖像画

新媒体平台的组稿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而是要在对国博藏品、国博展览、国博人、国博事等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掘其亮点,这样才能“量身定做”每篇推送,才能抓住受众心理,达到传播精品的效果。为此,我抓住一切机会“蹭课”,有时是在图书馆静静查阅资料,有时是在布展期间去现场近距离观察文物,有时是听孙机先生这样的前辈讲解展览……正所谓“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我在国博除了理性认识,还获得了大量在校时难以触及的感性认识。先秦吉金锈色的斑驳,宋元刻本故纸的气息,明清瓷器釉彩的琳琅,都是那么迷人。见诸展厅,宛如群星点点璀璨于万里晴空。虽千古之下,令人倾倒。

2021年6月,大盂鼎赴沪展览前夕与其合影

公众号的运营还需要经常与粉丝互动,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反响良好的形式。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之际,服务号向网友征集展览现场的图片与留言,最终分两期展示了100位网友留言,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再如“《红楼梦》文化展”于2019年末开展,但国博受疫情影响在2020上半年闭馆数月。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让网友“帮”宝玉回答父亲贾政题目的H5。此H5点击量达到75万,后台留言600条;还有今年的元宵节,我结合正在国博展出的展览名称,挑选了若干字词作为谜底,编制谜面,邀网友射谜留言,第一个射中的可按传统射谜习俗获得国博精美礼品。一天之内,网友留言即达1600多条,一个小时不到就猜完了十多个灯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还加入了一些策展团队,深度跟进展览项目全程并参与了相关的图录撰写工作,如“《红楼梦》文化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等。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与文物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愈发深刻地感受到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血脉的滋养者。与这些唐宋元明清的吉光片羽“对话”,既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能让我们触摸历史脉搏、感知传统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2022年4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换陈期间观看展品

我还记得前两年在国博图书馆翻阅一本旧书,在借书卡上赫然看见沈从文先生名字时的心潮澎湃,古人说的“若合一契”大概就是这样的吧。我们说“文博文博”,“文”与“博”本是不分家的。沈先生写小说则大笔如椽,做研究则心细如发,既有激情又有理性。我虽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编,也应以其为吾曹楷模,兢兢业业地拿起笔杆子,把新媒体做好。

“小编”小吗?

说小也小。我只是千余名国博人中的一员,在皇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前更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说大也大。我只要用心运营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就能让更多的人通过国博感受文化自信。那些踊跃的留言和点赞,就是对我工作最好的肯定。

还有两个月就是国博成立110周年的日子。我徜徉在140万余件藏品的海洋中,愿与国博一起年轻,一起不忘初心。“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此心此言,永保无疆。

(图文:国家博物馆新闻传播处 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