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3.7厘米,宽1.8厘米,厚0.8厘米
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六号墓出土
器呈黄色,有褐色沁。扁平体,两面雕刻,刻一凤纹,昂首,头顶高冠向后飘舞。圆眼,尖喙,嘴紧闭并镂空成一圆孔。腹部前挺,三叉长尾向身后卷曲并高高上扬,紧贴于头、颈背部。凤身刻勾云纹,尾刻翎纹,中间长尾尖部呈扇形,上斜刻阴线纹。器正中有一穿孔,器下部有榫。
造型优美,纹饰精细,线条流畅,是战国玉雕珍品。河南省辉县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辉县发掘报告》记载,辉县在1935年、1937年曾两次发掘,出土玉器、铜器和石器达千余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科院考古所在辉县境内又进行了三次发掘,时间为1950年到1952年,其中玉器出土较多,有的十分精美。
国家博物馆
微信服务号
国家博物馆英文版
微信服务号
国博君
微信订阅号
国家博物馆
APP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888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012号 | EMAIL:service@chnmuseum.cn
内容运维:新闻传播处 |技术保障:信息技术部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