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玉牙璋

长39.3厘米,宽7.8厘米,厚0.4-0.5厘米

1986年四川省广汉三星堆出土

 

器呈浅黄色,有黑色斑纹。体扁长,援部略呈弧形。首双叉,前锋两侧为刃状,较为锋利。援与内相接处阴刻弦纹,两侧琢对称扉棱,棱与棱之间用阴线相连。中部有一透孔,两面钻成。此器制作工整,尺寸较大,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牙璋的出现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早期、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其后二里头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遗址亦有大批出土。在广东、福建、香港南丫岛、越南永富省丰朝等地,也有出土。这种器物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以二里头出土的夏代牙璋纹饰最好、最复杂,最大牙璋有超过40厘米以上的。三星堆牙璋是商代牙璋发展的巅峰时期,三星堆出土的商代玉牙璋数量多,造型丰富,出土及传世共有40余件。2001年,四川省成都附近金沙遗址出土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玉器达2000余件,其中出土牙璋200余件,是目前出土牙璋数量最多的地区。西周之后,牙璋走向衰落。牙璋非实用器,而是一种礼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过一件边璋,其上刻跪式和站式人物与山头,山脚下置歧首式牙璋。这说明,牙璋的用途除“起军旅”、“治兵守”外,还有另一种用途,是祭山神的礼器,正如《周礼•考工记•玉人》注:“于大山则用大璋。”这里说的“大璋”,可能就是如边璋纹饰的大型牙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