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仁(1904-1935),又名中亮、水平。江西余干人。中共党员。192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在校积极参加学生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1926年,毕业回余干,在县城私立玉亭中学任教,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反蒋示威游行。大革命失败后,在方志敏、邵式平领导下发动景德镇瓷窑工人武装暴动及在婺源组织农民武装。1931年任国民党余干县第六区区长。同年发动九一五暴动,率领400余人进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历任横峰县县长、县委书记、赣东北省委宣传部长、《红色东北》报总编辑兼画室主任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后,彭友仁受命担负保障先遣队后勤供应的重任。1935年1月,在安徽屯溪与敌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2岁。
1928年春,彭友仁与从苏联学习归来的知交罗英过从甚密,旋即遭国民党当局逮捕。虽经巨款保释,但在家乡已无立足之地,出狱后遂出走杭州,在岳王庙旁开设“雨今楼”画斋,以作画卖画为生。在杭州,他结识了画家徐悲鸿,常与之吟诗作画、评古论今,遂成挚友。此间,完成了《壮士头颅》、《苏武牧羊》、《难民行》三幅巨作,以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怀。
水墨人物画《难民行》,描绘了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徐悲鸿极为赏识此画的思想境界与画技,亲笔题诗于画面:“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百忧。天下尽是滔滔者,洪水猛兽漫相求。吁嗟彭君幸而免,悲苦流离写成卷。且抒郁抑自宽怀,吾侪有艺堪消遣。好望拭目待承平,闻道黄河能自清。”画的右下有落款“廿年春江西彭中亮写”及“中亮”名章。1979年,由彭友仁之女彭千娜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