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纸本设色。首题“江山壮观”,下署“臣沈廷芳敬书”,上钤“乾隆御览之宝”。后记由汉满两种文字写成,下署“乾隆十七年四月十六日臣王安国敬书”,钤有“八徵耄念之宝”。《后记》云:“我皇帝御极以来,励精无逸,复省方南来,亲问民间疾苦,山川郡国利弊,讲求尤备。而侍从之臣唐岱等于各府县山川形势、城池关隘、津梁堤堰、陵墓观寺、舟车所历,藉得亲尝,谨参图经所载”,绘成此图。《后记》叙述京杭运河所经各地:运河自杭州东北经嘉兴府至苏州府,又西北至瓜州口入江(长江);由江而北与扬州漕河汇,经高邮州、宝应县,又北经淮安府西折而入淮水,又北出以入于河(黄河);又西北经清河县、桃源县、宿迁县、邳州城、睢宁县、灵璧县,又西北经徐州而接于泉河;又西北经沛县、鱼台县、济宁州、汶上县、东平州、寿张县、东阿县、阳谷县、东昌府、堂邑县、博平及清平县,北经临清州城西而入于卫河;又北经夏津县、武城县、恩县、故城县,经德州城西、景州、吴桥县、东光县、交河县、南皮县、沧州城、静海县,至天津而合于白河;又西北经武清县而至通州与北运河汇,乃达于都城。

按: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南巡,自京城至淮安府清河县徐家渡沿旱路南下,过黄河、淮河后,始登舟沿运河到杭州;回程沿运河到宿迁县顺河集,然后弃舟登陆,从旱路回京城。此图所绘系京杭运河全程,与乾隆十六年南巡途程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