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国博要闻>详细信息
春节北京博物馆接待观众约100万人次 国博等热度高
2023-01-29    

[央视新闻]特别关注:盘点春节假期里的暖意中国·年味浓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新年俗”


春节新民俗: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生动注脚

“这两天咖啡机因为不停制作,都自我保护了,须停5分钟才能启动”,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饮食文化中心负责人廖飞大年初三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条信息,随后还有一句:“2019年春节以后,就没见过这么多观众了。”

这,或许可以让人从侧面感知兔年春节期间博物馆的人气之旺。“博物馆里过大年”这个新年俗,已然成为全民共识。

中国国家文物局在过年前就指导各地博物馆推出过大年系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19个省份900余家博物馆策划推出展览和活动2200余个。中国国家博物馆“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山西考古博物馆“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辽宁省博物馆“玉兔迎春——生肖系列文化展”、上海博物馆“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河南博物院“十二生肖拜大年——癸卯新春生肖文化”主题特展、四川博物院“吉祥兔宝——癸卯兔年生肖主题文物展”等,通过精品文物和艺术品,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兔文化、生肖文化和年文化。今年故宫博物院官网继续推出生肖文化展,精选数十件兔文物。中国工艺美术馆里高达5米的玉兔花灯,更是成为观众络绎不绝的打卡地。

同时,中国的博物馆也在用更生动、更先进的方式与观众互动。展览中交互大屏的使用、高科技手段让古画中的人物动起来,现场拓印、剪纸、写春联,让人们亲身尝试中华传统文化。春节里的博物馆,是新民俗的承载者,赓续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光耀着人们的文化自信。

过个文化年,不仅是城市市民的需求,更是广大村镇民众的强烈需求。近年来,线上看“村晚”、线下办“村晚”俨然成为新民俗。

“村晚”是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春节联欢会,扎根于乡土、承载着乡音、凝聚着乡情,大家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心里话、赞新生活。各地“村晚”以乡村大地为舞台,或展现地方特色民俗,或生动讲述美好生活故事,或挖掘特色好物美食,说乡音、唱乡愁、舞乡情,不仅呈现了欢乐祥和的“新春大联欢”,而且展现了魅力乡村的勃勃生机以及乡村振兴的壮美新图景。

在这个包罗万象的舞台上,不少民间绝技、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持续上演——翻飞的鱼龙灯、欢腾的舞龙舞狮、热闹的当地戏曲,就连最近火出圈的非遗项目“抬阁”都南北大不同……这些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都是“村晚”的精彩组成部分。

苗寨用笙歌起舞欢迎各方来客、侨乡以祭祖习俗引来游子归心、传统村落凭厚重文化积淀让人如穿越……看年戏、赶年集、吃年饭、赏年画、品年俗,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春节里的非遗,是新民俗中的“老味道”,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认同。

中国的春节,也成为世界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海外民众的一个新年俗。

佛山花车亮相英国、醒狮表演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引来水泄不通的观众,中国川剧变脸演员在新西兰奥克兰的嘉年华现场引来阵阵喝彩、西班牙马德里的小朋友在中国文化中心里学习写毛笔字、当地华侨华人社团在法国巴黎举行盛大兔年春节彩妆游行、加拿大著名景点尼亚加拉大瀑布在晚间以灯光点亮“中国红”……世界同欢庆,环球共此时。春节,已成为海外许多国家的文化盛事。一年一度的“四海同春”“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在海外也广受欢迎。

阿联酋“欢乐春节”大巡游1月14日在迪拜世博城举行,规模空前,有近60个方阵、20余辆花车参与,方阵人数超2500人。阿根廷2023“欢乐春节”新春庙会1月22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国家公园举办,舞蹈、武术、古筝、二胡、太极拳等众多节目都蕴含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此外,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将先后举办中国特色兔子手工儿童帽制作、米粒绘画、水墨画体验等活动。白俄罗斯明斯克中国文化中心推出“安逸四川过大年”旅游推介活动,介绍四川传统文化与民俗。

中国春节,海外流行。通过这一窗口,中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春节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和合之美。

(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 应妮)


100万人次博物馆里迎新春

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新年俗。据市文物局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北京地区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约100万人次,其中,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热度最高。

紫禁城里洋溢着新春气息,走进午门展厅,“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正在举办,179件(套)文物娓娓讲述历代进士的文人雅趣和家国情怀。流连在宫墙内外,观众或细品文物,或拍照留念。这场“国子文脉”展览也同时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展出,春节期间该馆延时开放,不少市民来此打卡祈福,欣赏古建之美。

国博“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展厅里张灯结彩,一派喜庆。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领衔80余件年味十足的文物亮相。国博还邀请了10余位书法专家现场为观众写福字送祝福。“既有好展相伴,又能有‘福’同享,不虚此行。”一位观众说。

兔年“话”兔,各家博物馆内,以兔子为主角的活动丰富多彩。首都博物馆初一至初六每天开放至20时,“春节大吉 瑞兔拜年”“兔年迎祥制作传统绒花”等活动吸引观众夜游博物馆,赏“兔”元素文物,体验年味民俗,听瑞兔的故事。

汽车博物馆则成为小朋友们的最爱。逛童车市集,体验非遗手作,品尝国潮美食,赏年宵花展……孩子们纷纷参与“‘扬眉兔汽’添新彩——手工体验”“‘扬眉兔汽’庆新春——印章互动体验”“把汽博文创带回家”等一系列新春活动,收获丰厚的“文化年货”。

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也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一起了解关于兔的物种知识与文化寓意。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李祺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