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开幕

 

2015年5月9日,在欢快祈福的纳西族东巴唱腔《吉日经》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仁美磋》的演出声中,丽江市“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在我馆西大厅开幕。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景田,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丹增,原文联常委副主席胡振民,我馆馆长吕章申,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丽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泽军,我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丽江市政协副主席杨一奔等出席开幕仪式。张泽军市长,吕章申馆长、丹增副主席先后讲话。丽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勇主持仪式。

吕章申馆长在讲话中说,纳西族东巴文化经历了千余年的积淀,呈现出人类远古文明的完整形态,并保留了大量人类早期文化遗存,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云南丽江地区多民族、多宗教聚居,东巴文化表现出多种文化、多种宗教交汇融合的多元特征。东巴文化的核心精神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这种文化特征表现在纳西族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东巴文化的载体是纳西象形文,它保留了人类文字初创阶段的许多原始性,这为研究人类文字如何从表形、表意为主的原始记事图画过渡到表意、表音为主的古典文字,提供了稀有完整例证。东巴古籍文献于2003年8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由于象形文字以表形、表意为主,东巴古籍文献在传承中有大量的口传成分,因此这也是一项浩大的记忆工程。内容浩瀚的东巴古籍文献,集纳西传统文化之大成,是研究古代纳西族乃至古代西南民族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东巴文化发展出的以象形文字、绘画、刻塑、编扎等为表现形式的东巴造型艺术,以及宗教祀典中的音乐舞蹈,都充满了人类早期原始艺术的神秘魅力。本次展览展出丽江市博物院收藏的250件东巴文化藏品,包括东巴经书、东巴舞谱、东巴应用文献、东巴纸牌画、木牌画、东巴文具、纳西象形文字雕版、五幅冠、东巴法器等种类,其中最为凸显纳西族东巴原始宗教艺术特色的就是长达13.3米的东巴卷轴画“神路图”,这幅画既是东巴教融汇了多民族文化元素的成果,又是纳西族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杰出作品。

这个展览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接纳地市级博物馆藏品的专题展,也是国博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次实际行动。我相信“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成功举办,将使广大观众认识和感受到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并将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张泽军市长说,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通过国家博物馆这个全球闻名的文化殿堂,向祖国和首都人民集中展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独特魅力。丽江的纳西族先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岁月里,创造了独特的迄今为止依然辉煌灿烂的纳西文化,创造了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形成了集纳西文化之大成的东巴经典,留下了无数凝结着纳西族民族文化的文物古迹。这次展出的展品,集中呈现了纳西东巴文化悠久、丰富和独特的民族特征,展现了纳西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融的精神。

丹增副主席说,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展能够在国家博物馆这个神圣的艺术殿堂举办,这与当前我国全面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常态、新形势是紧密联系的。具有文化多元和多样性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西东巴文化展能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讲话精神的举措之一,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宣布展览开幕。

该展览分为“纳西族与东巴文化”、“东巴教及其仪式”、“纳西象形文及东巴古籍文献”、“东巴宗教艺术”、“东巴文化的研究与传承”等五个部分,展出丽江市博物院收藏的250件东巴文化藏品,包括神路图、东巴经书、东巴舞谱、东巴应用文献、东巴纸牌画等,还复原了东巴教祭坛场景和祭自然神仪式场景。展览展出至2015年5月20日。(撰文:张伟明 摄影:董清)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参观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