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卫国纪功图》是清代江西籍画家黄璧所绘的一幅纪实性画卷,它描绘的是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时,江西总督董卫国统领清军在江西崇仁、乐安、宜黄平叛的过程。
“三藩”指的是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个汉人藩王。吴三桂、尚可喜及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都是降清的明朝将领。清朝进入北京后,他们充当镇压农民起义军和抗清力量的急先锋,立有战功,被清朝封为王,作为镇守南方的藩篱。吴三桂被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尚可喜被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及其子死后,其孙耿精忠袭爵,被封靖南王,镇守福建。
三藩各自拥有重兵,掌握着地方的军政大权,势力不断膨胀。其中吴三桂实力最强,他拥兵十万,以昆明为根据地,控制着云贵地区,云贵督抚也受其节制。他任命的官吏将领,清朝政府的吏、兵二部不得更易;他甚至可以向藩外选派官吏,时称“西选”。三藩又以“边疆未靖”为借口,向清政府勒索军需,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据户部所奏,云南俸饷每年900余万两,加上福建、广东两地,一年共需饷2000余万两,而当时全国一年的军饷也不过1700余万两,天下财富,半耗于三藩;而且他们享有独立的财权,不受户部的稽核。三藩的存在和发展,越来越成为清朝政府稳定全国政权、巩固边疆的一大障碍。康熙帝亲政后,将削藩列为当务之急。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以儿子尚之信承袭王爵。吴三桂、耿精忠也乘机上疏试探,假意请求撤藩。康熙帝坚定而果断地下令撤藩。这时,吴三桂首先发动叛乱,他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等清朝官员,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分兵两路,东掠贵州、湖南,北攻四川、陕西。接着,耿、尚二藩继起响应。江西地处福建、广东、湖南三省之间,成为叛乱者争夺的重要地区。在这样的情形下,董卫国奏请统兵平叛,因用兵得当,收复失地,受到康熙帝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