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3展厅

展览时间:2023/6/22 - 2024/1/9

前言

对人猿揖别的实证追溯,一直是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19世纪以降,在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广泛影响下,南方古猿、能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远古人类在世界各地被陆续发现,探寻古人类发展演化的序幕从此揭开。

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从1929年周口店遗址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骨化石起至今,我国境内已有70多处遗址发现了史前人类化石。分布在广袤中华大地上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山顶洞人等诸多古人类化石,连同大量伴生遗存,共同构成了人类演化发展的直接证据。20世纪80年代后,古DNA(脱氧核糖核酸)开始成为研究人类遗传与演化历史的有力工具,也为探寻人类起源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人类史研究更加异彩纷呈。长期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持续推进中国境内人类起源、现代人起源、旧石器时代考古等方面的研究,以愈加丰富详实的资料实证我国的百万年人类史,为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为推动全球关于人类起源和演化规律的认识做出了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创新贡献。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为我国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演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东方故乡——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展览,分为“物竞天择”“矗立东方”“智慧灵长”“现代之路”四个单元。“物竞天择”部分以古脊椎动物演变历程展现生物多样性及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矗立东方”部分以元谋人、蓝田人、泥河湾、北京人等重要发现展示中国直立人的演变形态;“智慧灵长”部分展现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智人的发展历程;“现代之路”借助基因组数据成果,展示现代人的直系祖先,即早期现代人的演变格局。展览依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通过220余件(组)文物,结合各类场景还原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生动灵活地将近百年来中国在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古DNA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出来,全面讲述人类从猿到人的百万年活动历程,系统阐释源远流长的文化根系和文明流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物证,自觉守正创新,担当文化使命,聚力打造彰显民族发展历程、记录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长廊,展现中华文明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的文化殿堂,激励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衷心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展览,引导广大观众系统了解中国百万年人类活动史发展演进的艰辛历程,深刻感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丰富内涵,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览亮点

古人类学是十分特殊的科学,展览基于科学理论和成果,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精髓。把展品的朴素特征和早期人类标本的特殊性和神秘性,与大众的接受度结合起来,在展览形式上创新,通过古代实物展品和图片、视频、半景、全景画结合起来,提升展览效果和观展兴趣。
突破单一的展品实物展示的传统方法,对展品附加必要的相关历史信息和科学知识,还原历史样貌,增强体验感。在展览中引入关于中国古人类最新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展览的学术性,加深公众对于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起源发展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单元 物竞天择

地球是已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从35亿多年前的单细胞生物到充满智慧的人类,生命沿着时间的维度向前推进,始终紧紧依赖于环境。地壳运动、气候与温度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组成和分布。脊椎动物,包括现生或见于化石记录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绝大多数的鱼类,它们的分布和演化是既具有全球性,也有鲜明的地域特征。5亿多年前,第一条鱼在寒武纪的海洋中诞生,生命悄然挺起脊梁,从此更加坚强;3亿多年前,鱼类中的一群勇士率先登陆,从此广袤的陆地不再寂寞;2亿多年前,翼龙征服了无垠的蓝天,并最终被鸟类接替;大约同时,哺乳动物已经在恐龙统治的世界中悄然兴起,直到6600万年前的一次良机,使它们成为地球的新主人,其中的一支演化为现在的人类。

第二单元 矗立东方

中国古人类演化的研究始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迄今已经在中国境内70余处地点发现了更新世古人类化石。21世纪以来, 国际古人类学界对东亚地区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关注不断增加,尤其在中国是否存在早于直立人的古人类成员、中国直立人的演化位置、中国早期智人的来源、中国早期现代人出现的时间和扩散路径方面引发了许多争论。

第三单元 智慧灵长

中更新世中、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过渡阶段,欧洲、非洲和亚洲发现了一些体质特征处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老型人类。根据其发现的地点、分布范围或者大体形态特征,这些古人类成员先后被命名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古老型智人、早期智人、晚期古老型人类或者智人。

中国境内古老型智人的生存时代为距今10-30万年,典型代表有金牛山人、大荔人、马坝人、桐梓人、盘县大洞人、丁村人等。

第四单元 现代之路

以往,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现代人化石非常罕见,并缺少早于4.5万年、保存完好的化石记录。近10年来, 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和湖南道县等地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年代测定和形态研究显示, 在距今10-8万年间华南地区出现了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而与这群现代人同时代的北方地区, 还生活着形态特征更原始的“土著居民”。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