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馆庆活动宣传片馆庆珍藏办馆理念国博今昔百年捐赠祝福国博资料中心

首页 > 资讯

人民日报:百年沧桑再扬帆——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之际

2012-07-09 8:34:27  人民日报

1912年的7月9日,百废待举的民国政府在北京设立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政府筹办并直接管理的国家博物馆。

20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百岁华诞。对于历史悠长的中国来说,从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值得仔细回眸细细打量,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百年传奇不仅附丽着几代国博人的孜孜以求,也折射着五千年文明的筚路蓝缕浴火重生。

连年战乱艰难发展

曾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的王宏钧老先生是1959年分到馆里工作的,他对国博的历史如数家珍,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了14年,直到1926年才正式开馆,当时的收藏品已达20万件,包括文庙的文物、清朝军机处留下的文物、太平天国的玉玺、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清朝太医院的明代针灸铜人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的古物开始南迁,历史博物馆也有一部分古物南迁,1948年才暂时由北京大学代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博物馆已经达到了77座。但由于连年的战乱,到1949年前,仅存21座。

成为最高文化殿堂

历史博物馆命运的重大变化发生在1958年。这一年的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筹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新馆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暗合了历代都城布局中的“左祖右社”,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高文化殿堂。

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全国77个单位支援了文物,33个单位支援了人力,几乎所有全国知名的历史、考古、文物专家都参与了筹建工作,如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陈垣、顾颉刚、吴晗、吕振羽、胡厚宣、唐兰、郭宝钧、商承祚、苏秉琦等。借用或调用文物30517件、资料520件、图书55种498册。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在“文革”中也停滞不前,改革开放让两家博物馆焕然一新。1986年10月,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被任命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修改“中国通史陈列”。从1988年开始进行陈列修改,一直到1997年9月完成,展览淡化了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也淡化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展示和评价,新增加了大量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把“中国通史陈列”的下限延到1911年,以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作结束。

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组建了全国第一个水下考古学研究室,在从辽宁到西沙群岛的沿海地区开展水下文物调查和发掘。1997年又组建了全国唯一的航空遥感摄影考古中心,开始进行洛阳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古代大型遗址的航空摄影考古勘察,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全国唯一一支“陆海空”齐备的考古队伍。

曾经有一个统计,2000年时中国历史博物馆有38万件馆藏文物,当时展览的文物仅仅是5000件左右,不到1/70,将展厅文物全部转换需要76年。经历了近50年风风雨雨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建筑功能上,都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挂牌成立。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2007年3月动工、2010年底竣工到2011年3月恢复开放,国博的建设速度令人瞩目,而25亿元的巨额投入也称得上是 “十一五”时期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成的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米,共48个展厅。新馆总建筑面积是原来老馆面积的3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国家博物馆。

2007年7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国家文物局所有的40万件文物整体划拨给国家博物馆。今年年初,国际友谊博物馆也整体划归国博,其近2万件国际礼品也已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目前,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数量约120万件,包括了中国古代文明、近现代历史、艺术、美术、国际友谊等多门类文物。

新国博恢复开放时,我国的博物馆已经进入免费开放时期。

于是在这里,红山文化的C型玉龙、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古朴厚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神形兼备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2000多件精美的文物无不闪耀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芒,串连起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古代中国》这一基本陈列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原来的陈列展一脉相承,却又推陈出新。

还是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出版于1770年的利沃诺版的《百科全书》、戈雅著名的《随想曲》,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收藏的达芬奇绘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还有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印加人的太阳崇拜……通过合作办展的方式,中国人不出国门也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世界多元的文明。

吕章申馆长说,从当初的筚路蓝缕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废俱兴,从劫波中的动荡停顿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的走向辉煌,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次历史脉搏的跳动,无不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随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国博也将迎来自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