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简介
展期:2016/11/8 - 12/4
展厅:北11展厅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326件馆藏文物和珍贵历史照片,推出“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展览通过孙中山的墨迹手稿、重要文件、宣言、为革命筹款、演讲录音、委任书状等珍贵文物,重点反映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帝制开创共和的历史贡献,以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现国共合作的伟大历史转变。同时,也通过法书墨迹、函电手迹、重要遗物、珍贵留影等,展现孙中山先生的精彩人生。

前言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4年,28岁的孙中山取“振兴中华”之意,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高举民主革命旗帜,广泛联合革命力量,发动多次武装起义,领导人民推翻帝制,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晚年,他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值此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们精选326件馆藏文物和珍贵历史照片,其中有72件是首次展出。通过孙中山的墨迹手稿、重要文件、宣言、为革命筹款、演讲录音、委任书状等珍贵文物,重点反映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帝制开创共和的历史贡献,以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现国共合作的伟大历史转变。同时,通过法书墨迹、函电手迹、重要遗物、珍贵留影等,展现孙中山先生的精彩人生。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振兴中华的目标,他所憧憬的现代化中国的美景,已经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巨大牺牲。”
抚今追昔,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中国国家博物馆

开创共和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孙中山怀着振兴中华的强烈爱国热情,毅然投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革命事业。他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高举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的旗帜,发动一个又一个武装起义,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孙中山的组织领导及革命精神感召下,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著《伦敦被难记》

孙中山题赠马湘“共和”条幅

章士钊著《孙逸仙》

上海民鸣社话剧《孙中山先生伦敦被难记》戏单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一号

四川绥定府为逮捕孙中山致巴县札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画像传单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文官考试令》等咨送参议院公文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纪念币及纪念章

刊载于《临时政府公报》第35号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著《孙文学说序》墨迹锌板

廖仲恺译孙中山《第一纲领》手稿

朱德保存的孙中山著《建国方略》

《孙中山先生铁路计划图》

伟大转变
在晚年,孙中山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将注意力转向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维埃俄国和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找到了他所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孙中山关于实行“根本之改革”的文电手稿

孙中山手批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稿本

孙中山为实现建国大纲发表的《大元帅宣言》

孙中山手书、宋庆龄跋《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折(石印)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二讲》手稿(部分)

孙中山演讲《勉励国民》、《告诫同志》、《救国方针》录音片

孙中山对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开学训词

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发给蔡升熙的第一期卒业证书

法书墨迹
孙中山常题字赠送同志及友人,以勉励同志,联络友情,也常书写古句、感悟以自勉。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孙中山题词书作二十余件。从内容看,数量最多的是“天下为公”与“博爱”,它们融合了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近代民主启蒙思想,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及政治理论。此外,“夫天下之事……”之感悟、“知难行易”哲学理念等也都是孙中山题词书作的重要内容。
孙中山书法取法北碑和唐楷,兼及苏东坡行书,大字宽博厚重、雄浑开阔,小字书札劲健俊朗、高雅脱俗,别具一格。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和一代伟人,其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赋予其翰墨以独特的魅力。

孙中山题赠杨寿彭“天下为公”横幅

孙中山题赠杨宇霆“天下为公”横幅

孙中山书《礼记·礼运·大同篇》条幅

孙中山书《礼记·礼运·大同篇》横幅

孙中山书“夫天下之事……”条幅

孙中山书“夫天下之事……”条幅

孙中山题赠许崇智条幅

孙中山题赠梁钟汉“博爱”横幅

孙中山题赠彭泽民“博爱”横幅

孙中山题赠何侠“博爱”横幅

孙中山题赠胡祖舜“博爱”横幅

孙中山题赠梅培“博爱”条幅

孙中山题赠张伯英“博爱”横幅

孙中山题赠李仙根“知难行易”横幅

孙中山题赠孙鹤皋“行易知难”横幅

孙中山题赠萧萱“致虚守静”横幅

孙中山题赠南洋路矿学校“造路救国”横幅

孙中山题赠黄兴“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对联

孙中山书“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对联

孙中山题赠邓演达“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对联

孙中山题赠何侠“预备杀贼”横幅

函电手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孙中山的手札近百件,是有关孙中山藏品中重要而又珍贵的一部分,涉及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与护法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等各个时期,几乎贯穿孙中山主要的革命历程。手札内容丰富,涉及到政党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事行动等诸多方面。与其通信者包括黄兴、章太炎、胡汉民、廖仲恺、王鸿猷、邓演达、许崇智、熊克武等重要历史人物。
通过这些手札可以了解孙中山的思想及其发展历程,同时也是研究同时期许多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

孙中山为在法国巴黎办报事致王鸿猷的信

孙中山为赴美联络华侨事致比利时中国同盟会会员的信

孙中山为在美国商界、学界发展组织事致王鸿猷的信

孙中山为国内风云日急行踪未定事致檀香山地区同盟会会员的信

孙中山为美国参赞到总统府来访事致王鸿猷的信

孙中山为进行护国运动事致黄兴的信及黄兴的复信

孙中山在护国运动中劝告黄兴不要“分途并进”的信

孙中山为总结二次革命的失败原因及筹组中华革命党事致黄芸苏的信

孙中山为谋求共同反袁等事致黄兴的信

孙中山为申述脱离护法军政府原因事致吕复的信

孙中山为催促四川军事力量准备北伐事致李国定的信

孙中山令江门海陆各军攻取肇庆等地致古应芬的密电手稿

孙中山令汕头许崇智部火速向翁源、英德方面前进的密电手稿

孙中山为在北京国会坚持同军阀斗争事致国民党议员的信

孙中山为程天斗贪污案的批示

孙中山为北伐事致续西峰的信

革命筹款
革命需要经费的支持,为了筹集革命经费,孙中山四处奔波,足迹遍及欧洲、美洲、日本、南洋,在海外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鼓励他们积极捐款支援革命。发行公债是孙中山筹措革命经费的重要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这些孙中山亲自主持设计用于筹款的债券,见证了孙中山在艰难的环境下,不遗余力、倾其所能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行的拾元军需债券

夏威夷希炉埠希炉第一有限银行支付给孙中山的支票

孙中山签发的捐款收据

孙中山在美国发行的金币券

孙中山在日本中华革命党本部发行的债券

重要遗物
孙中山既是革命领袖,也是人民中的一员,有与常人一样的情感。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简朴,轻车简行,不置家产,仅有的一座公寓为华侨所赠。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宋庆龄陪伴孙中山度过人生最后10年,她与孙中山患难与共,不仅悉心照顾他的生活,而且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协助孙中山完成了许多重要工作。

孙中山穿过的西装

孙中山用过的暖水瓶

孙中山与宋庆龄婚姻誓约书(日文)

宋庆龄题赠柳亚子的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照

委任书状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领袖,历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国民党理事长、中华革命党总理、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作为革命领袖,孙中山大公无私,任人唯贤,豁达大度,不计前嫌,深受革命同志爱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多件孙中山签发的委任状及手书的委任令,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历史文物。

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任命潘乃德为大元帅府参议的委任状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任命杨庶堪为大本营秘书长的特任状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任命杨庶堪为广东省长的特任状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部分委任手令的册页

珍贵留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有孙中山生前近百张原版老照片,时间涵盖求学、辛亥革命、讨袁、护法、国共合作、北上及逝世等各个时期。这些老照片有的是孙中山当年赠给同志或友人的,上面有其本人的亲笔签名或给受赠者的题跋;也有的是当年与孙中山合影者所保存,由其本人或后人捐赠给我馆。经过岁月的淘洗,这些有幸保存下来微微泛黄的老照片,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不仅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见证,也承载着孙中山与同志及友人间的情谊。

1892年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与友人合影

1905年初孙中山在布鲁塞尔与中国留欧学生合影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归国途经香港时在船中摄影

1912年2月15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率文武官员谒明孝陵合影

1912年4月9日鄂军都督黎元洪在都督府欢迎孙中山合影

1912年3月29日南京临时政府各部总次长、卫戍总督、各军师旅司令官在南京愚园为孙中山举行饯别会后合影

1912年9月6日孙中山在十三陵与众人合影

1912年4月21日孙中山在福州广东会馆与留闽广东同乡会欢迎者合影

1912年9月11日孙中山赠醇亲王载沣像

1912年9月7日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时与欢迎人员在张家口车站合影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宋庆龄等在日本东京集会声讨袁世凯合影

1915年9月25日孙中山在东京与即将回国参加反袁斗争的中华革命党部分同志合影

1918年冬孙中山、宋庆龄夫妇赠朱执信夫妇的结婚三周年纪念照

1924年11月22日孙中山由沪赴日途中在船上留影

1924年11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神户合影

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先生在天津张园与欢迎者合影

永恒怀念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引起全国人民及世界友人的无限悲痛,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哀悼与怀念。1929年6月,孙中山的遗体安葬于南京中山陵。孙中山为中国的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终生,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中国人民的景仰。

孙中山逝世时九世班禅献的陀罗经被

日本梅屋庄吉出资铸造的孙中山半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