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牛
长120厘米、宽38厘米
高45厘米、重188千克
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出土
宁夏博物馆藏


 
  西夏地处中国西北,多高山与荒漠,地理环境恶劣,这里的金属矿藏相对中原要贫乏。西夏所需金属除了每年从中原进口外,还加紧自己开采、冶炼,发展本国的金属铸造业。政府中设有“文思院”掌管宫室御仪器物的制造,在地方设有“铁冶务”,主持各地的金属器具的冶炼和铸造。西夏炼铜和铜器制造技术相当先进,冶炼的主要是青铜、黄铜。铜器的制造有打制和铸造两种。
  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肢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个体硕大。铜牛中空,外表通体鎏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鎏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如此精美的牛造型的工艺品,说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西夏所属的河套地区和河西、河外十三个州“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灵州则很早以来就引黄河水而修建了秦家、汉延、唐徕诸渠。在西夏元昊时期又修筑了“昊王渠”。西夏所实行的广辟农田,兴修水利的措施,极大的促进了灌溉农业的发展。敦煌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农耕图中就有和中原地区一样的“二牛抬杠”犁地场景。牛耕对发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