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动态>详细信息
征文:坚守精神阵地,弘扬中华文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
2018-11-27     

新的时代正展现出新的气象,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创新才能力争有新的作为。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的多次培训以及与馆内党员同志们的交流学习,我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文博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与我们的工作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文博机构的一员,对于如何更好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博物馆实际工作中来,个人有着尤为切身的体会。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建设好我们的文化家园。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我们必须致力于建设与世界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称的世界一流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传播中心和交流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文化客厅的作用,履行好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的职能,我们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早在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之际,就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里扬帆启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是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可以实现的壮丽愿景,是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孜孜追求并共享其中的美好明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复兴以“共同信仰”为起点。

 

所以,面对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以更大的信心、勇气和努力推动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肩负起珍藏民族集体记忆和国家优秀文化基因、荟萃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重要职责,更要构建与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中华文化物化话语表达体系,通过展示中华文明魅力来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进而共同推动文化繁荣。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首先是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找到国博工作的准确定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们要更加积极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努力将十九大报告的战略部署落实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中来,形成国博工作和发展的主导思路和整体规划。国家博物馆应牢记使命,明确目标,以更高的标准和站位谋求发展,在国内领先的基础上,争取做到世界一流大馆,使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收藏保管机制、展览体系、科技保护等众多领域确立行业规范,成为行业引领者,使国家博物馆成为宣传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精神最有力的阵地,成为标示中华文明最璀璨的一张名片。

 

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要求我们对于文化做出更为深刻的理解、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示的, 对于我们文博机构和博物馆工作者来说,一是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二是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专业的考古、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能够对文化资源做出准确探索和立体解读;也要有全面的收藏保管体系、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修复、保护等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还要有展览的合理规划和有效方式,才能将文物读得好、讲得透,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走进观众心中。这更要求我们个人要有刻苦深入的钻研精神、自我提升的学术规划,通过坚实的学术基础来支撑自身工作开展;也要求博物馆建设良好的学术平台,凝聚更多的学术人才,通过发挥学术优势来加强对文物的研究和利用。

 

再次,要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所以,继承是结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性继承。中国国家博物馆要善于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展览展示活动,把文物中蕴含的一个国家的文化灵魂、民族中最深沉最独特的精神标识给准确挖掘传达出来,把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和时代精华阐发出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这是我们极富挑战性的任务,更是具有意义深远的重大责任。丰富多彩的展品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是有理想、有追求、愿努力、敢奋斗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精美的物质文化本身,更要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文物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我们应该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弘扬其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将文博工作放到国家文化工作的大局中,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体系中,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切实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一是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二是要履行好博物馆职能,找准博物馆定位,要通过展览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文明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的雄心壮志。因此,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应构建与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相适应的中华文化的物化话语表达体系,以物证史,以物说史,以史明理,将史与理融入到博物馆工作的点滴中来。

 

如何做好文化的讲演者、文明的阐发者,如何成为贯通过去、未来的桥梁,让物质文化在国家博物馆迸发出鲜活的精神力量?这要求博物馆提供更鲜活的展览形式、更科学深入的社会教育以及更加细致的公共服务,使观众能够以广阔的视角和更多样化的方式去理解文物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丰富内涵;博物馆还需通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友善的人文环境,确立更合理的行为规范,使观众从良好的参观体验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引导。我们应当将学术引导力转化为思想引导力、理念引导力,不断推出新思想、新理念,不断凝练提升为新模式、新方案,促进博物馆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正如王春法馆长在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上指出的,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深入思考当代中国博物馆的使命担当,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博物馆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使命担当。以此为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应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供给能力,切实提高策展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供给效率,推出更多各具特色的精品展览,走高质量特色发展的道路。同时,大力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全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运用新兴技术让文物在新时��发新的活力。此外,加强与地方博物馆、国外名馆、科研院所等机构的联合协作,促进文物的流转交流,促进博物馆与其它业态的有机整合。

 

综上所述,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好国家博物馆的引领作用,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撰文: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 李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