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动态>详细信息
征文: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基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视角的探讨
2018-11-27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主责主业是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展览反映和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体现出鲜明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宣传和研究党和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热点问题的重要使命。众所周知,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梦的发源地,今年又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本文尝试从国家博物馆相关展览的视角探讨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力图在丰富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宣传研究的同时,深化理解国家博物馆的使命担当。

 

“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后展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也是全国唯一全景展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展览,至今展出已7年多,并成为全国博物馆界公认的品牌展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8年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系统、大规模地展示马克思及其思想历程的展览”,一度火爆京城。这两个展览的主题、立意、内容等虽然各不相同,但却均涉及到了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因此结合这两个展览,探讨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宣传意义,而且对博物馆工作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一 、“复兴之路”展览与中国梦、马克思主义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述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随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释中国梦,提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此后,中国梦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宏伟蓝图。

 

(一)“复兴之路”展览的恢宏主题高度切合中国梦内涵,为中国梦的提出和宣传搭建了最恰当的平台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第一次集体活动选择来到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郑重提出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选择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不仅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文化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更由于“复兴之路”展览主题高度切合了中国梦的内涵,从而为中国梦的提出和宣传搭建了最恰当的平台。

 

“复兴之路”展览的线索和主题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追寻和实现中国梦的历程。展览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本内容,以历史编年为脉络和线索,通过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变迁,客观系统地反映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的主线是“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主线。展览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2011年3月,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后新馆开馆,历经4年筹备和修改的“复兴之路”展览作为第一个基本陈列正式向公众开放。“复兴之路”开展后,观者如涌,好评如潮,迅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参观学习的热点,并经久不衰。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后半个月,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参观“复兴之路”。在文物丰富、主题宏大的展厅内,总书记不时驻足审视,或讲解或提问。在参观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复兴之路”展览:“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展览图文并茂,文物很多,观后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习近平总书记以回首昨天、审视今天、展望明天的历史纵深感,郑重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的命题,中国国家博物馆由此成为“中国梦”的发源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政后第一次重要的集体活动选择来到国家博物馆,寓意深刻,意味深长。“复兴之路”展览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通过展览,让广大人民群众铭记中国革命的艰辛发展历程,珍惜今天的成就,鼓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干劲,是国家博物馆的责任和使命。正是由于“复兴之路”呈现了中华民族探索伟大复兴的艰难历史、光明前途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与中国梦的主题高度统一,从而为中国梦的提出和宣传搭建了最恰当的平台。从此,实现“中国梦”成为时代强音,“中国梦”凝聚了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精神旗帜。

 

“复兴之路”展览展出后,社会各界踊跃参观学习,中央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社会团体、学校等纷纷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作为开展党、团活动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国家博物馆还和上海、辽宁、山东、福建、陕西、广东、云南等地区的有关博物馆合作,举办《复兴之路》全国巡展。为配合巡展,国家博物馆还出版了《复兴之路展品100个故事》。“复兴之路”展览在祖国四面八方同时展出,各地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盛况空前。“复兴之路”展览使广大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和改革开放史,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这些活动,有力地宣传了中国梦。展览以博物馆特有的语言,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让广大人民深切地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进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国家博物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内容突出中国梦,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引领新时代发展

 

2018年7月,经过丰富充实的“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正式对公众开放。新时代部分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集中展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卓越能力,突出展示全国各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情况,使“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主题更突出、论述更完整、内容更丰富、表现手法更充分。

 

这部分展览的序篇阐述和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提出中国梦的过程,凸现出中国梦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梦在新时代的开篇就深刻回答了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梦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成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短期内,它将指导我们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从长期看,它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向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全面提出并阐释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

 

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梦确立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改革和建设的新要求;中国梦为凝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提供了新坐标,蕴含着攻坚克难的强劲动力、价值支撑和广阔路径。中国梦极大地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使党的执政目标、执政宗旨、执政遵循和执政方略又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国梦的提出,对于激发全党的理论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见,“复兴之路”展览承载了中国梦的多种内涵: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视角来看,“中国梦”的提出既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重要事件,又是中华民族追求复兴之路的特定时期提出的明确目标和精神指引,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内涵的新时代解读。当然,毋庸置疑,中国梦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但在此展览中,更多的是从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线索和视角来表现中国梦。

 

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梦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路明灯。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8年6-8月,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展示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理论贡献、精神境界,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

 

(一)展览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发展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

 

展览展出了100余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手稿、笔记本及亲笔签名的原版书籍等珍贵文献,以及900余种原版图书、150余幅图片、70余幅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6尊雕塑作品。展览以精彩的文物、图片和美术作品全景式展示了马克思的光辉人生、不朽著作及其丰富的思想理论、伟大的革命实践以及高尚的精神境界。

 

马克思一生著作汗牛充栋,这次展览展出了其《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代表作。马克思的思想浩瀚无边,展览重点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发展和丰富的过程。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纲领性文件,从1848年在伦敦正式出版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超过2000次以上,是世界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不同版本和语种的《共产党宣言》约1100多种。这次展览通过巨大书墙收集和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语言、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550多种。许多珍贵的《共产党宣言》版本都是第一次在中国展出。《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马克思当年撰写《资本论》时期的手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以原件的形式展出。像这样出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手稿,在这次展览中共有50多件,绝大多数都是首次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展出。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后,还同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斗争,如拉萨儿机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杜林主义等等。正是经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不断走向丰富、发展和成熟。展览通过文物、手稿、美术作品等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过程。

 

展览展厅占地4200多平方米,1200多件展品重点而又全面地表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事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及发展过程。展览内容丰富、史料详实,不啻为生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课堂。展览展期3个月,参观人数超过200万人次。如此规模的关于马克思及其思想历程的展览,在世界范围内还是第一次。展览举办的主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二)展览呈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梦

 

展览系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展览以较为突出的篇幅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分表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理论成果之一,而中国梦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努力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追逐“中国梦”的艰苦历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而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最发达国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曲折的严峻关头,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导向21世纪。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因此,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天然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的应用,是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升华。

 

展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梦完美地诠释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进程。 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的客观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并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中国梦就是在继承和发展这两大成果的前提下产生的,并一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因此,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一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源头和核心,理解和构建中国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原点。

 

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了丰厚的思想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已经证明并将日益彰显其强大的实践指导力、深邃的理论穿透力、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中国梦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建设的新提法,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命题。在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始终并且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三、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理论探讨

 

“复兴之路”展览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的关系,“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梦的关系。这两个展览都涉及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梦等问题。根据展览分析并进一步深入思考,从理论上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化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梦的理论基点,中国梦的思想渊源来自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建成的社会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许多相似和共通之处。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所说的国家富强指的就是社会的经济和物质财富获得极大的发展和提高,民族振兴指的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力量得到最大的整合和凝聚,人民幸福指的是全体人民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些在本质上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理想社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首先,中国梦中有关人民幸福方面的论述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的理论核心价值主体都是人民群众,都将人民群众利益至上作为核心的价值标准,在内容和本质上高度一致。其次,中国梦中有关人民幸福方面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群众观的实践和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人民观是中国梦本质思想的具体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中国不断演进和深入,并在现代与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形成对接,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中的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就融入于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之中。

 

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江泽民曾提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产生于十九世纪的欧洲,但它不仅适用于欧洲,还适用于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它产生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也能够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提供救亡图存的办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的具体体现。在实现中国梦这一过程之中,我们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把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梦思想。它的提出,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原封不动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现成的答案,唯有在历史前进的同时不断更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以它为指导思想,革故鼎新,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这个结论。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都以序言的方式对《共产党宣言》中的内容做了及时的补充和完善,提出《宣言》里的有些原理的运用要以“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中国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的科学理论的指引下,致力于处理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中的新情况、解决改革新阶段中的新问题、完成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任务。同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自强不息、求真务实、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的伟大民族精神也为中国梦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源泉和动力,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同引领伟大复兴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解读中国梦、认知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利于拨开思想迷雾,走出观念误区,不断打牢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具体来讲,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的论断,为实现中国梦夯实了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产、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力标准既是检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标准,也是衡量中国梦能否得以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始终树立、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让人民共享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和发展好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辩证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当前,实现中国梦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地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一直不忘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原理,一分为二的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出现的问题,适时地调整战略部署,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总之,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基点,离开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梦就会因为失去理论支撑而黯然失色。(撰文: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 刘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