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管>馆藏精品>藏品详情
白瓷枕

长17.8厘米,宽12.5厘米,高10.4厘米

195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玉带河王氏墓出土

此枕呈长方形,枕面中间稍凹,两端稍翘,釉色柔润,白中泛黄,四个侧面均有长方形开光,枕面刻划牡丹纹。造型朴素大方,刻划简单洒脱。

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它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铜枕等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则是瓷枕。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常见的器类,据说最初是作为明器出现的,后来逐渐成为卧室的寝具和治病切脉的工具。北宋诗人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写道:“巩人作瓷坚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词家李清照《醉花阴》词中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些诗词清楚地表明,瓷枕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寝具,与生活关系密切。有的枕上题字“长命枕”、“长命富贵”,说明亦有祈福平安之意。

瓷枕实物始见于隋朝,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夫妇合葬墓的瓷枕,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瓷枕实物。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用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同时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有些还配以诗词、民谣,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艺术性,这一时期的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雅俗共赏的工艺品。明清以后,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开始慢慢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