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研究>学术动态>详细信息
智慧博物馆建设学术论坛活动辑要
2020-11-19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0年1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学术论坛研讨活动”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邀请了智慧博物馆建设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文博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围绕智慧博物馆建设、大数据时代藏品数据采集与管理、标准研制等主题,采用专题报告、主题演讲、专家对话等方式开展学术论坛,深入探讨新技术前沿,广泛听取专家意见,旨在提高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水平、提升智慧博物馆理论研究能力。

在专题报告单元,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中心李华飙主任做了《“智慧国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报告,他指出,智慧博物馆是以数据的获取与应用为中心的博物馆运维新模式,因此数据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关键。“智慧国博”强调构建“采、存、管、用”全链条博物馆数据管理体系,分享了“智慧国博”在面向数据的高效原真采集、安全传输共享、智慧融合应用等方面所做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他表示,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按照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的技术路线全面开展“智慧国博”建设。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所做的《平行艺术和平行哲学:智能的起源与目标》中,通过新时代、新理论、新方法、新应用、新未来五个方面展开,从数据生产、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平行哲学世界,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智慧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场景,可谓高屋建瓴,拓新了博物馆人的理论储备,指引了智能发展的方向。

“文物数字采集及数据处理”主题演讲单元由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主持,周教授是文物遗产数据领域的权威专家,他指出,发展好智慧博物馆建设是文博界的一件大事,高效原真文物数字数据采集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需要科研团队潜心钻研、守正创新,从提高数据质量角度推动智慧博物馆发展。

在本单元中,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昆主任为大家带来了《文物几何与外观的数据采集与重建》报告,复杂文物几何与外观的联合采集与重建是计算机图形学和视觉领域内的公认难题,旨在解决文物的原真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浙江大学研制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指标国际领先的高密度光源智能采集装备,实现了对复杂三维物体的高效率、高质量自动采集与建模。他提出,在数字智能时代,如何加强对数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对采集到的文物数据如何应用,是后续要讨论和研究的课题。

北京邮电大学徐坤教授做了题为《5G/6G时代下的文物大数据治理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报告从需求与挑战,到实践,到对未来应用展望三个方面对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文化基因传承与利用、文物活化数据网络传输等相关研究做出深刻阐述,这些研究方向正是国博乃至整个文博界正在致力推进的,利用文化数字化助力文化传承、提高文化自信。徐教授展望了6G时代虚实结合、高效快速传输的全息场景,可谓大开眼界。最后,徐教授指出,文化数字化既要数字化的传承,更要发展式的传播,要真正做到文化守正、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

“智慧博物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题演讲单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莉莉教授主持,王教授认为,智慧博物馆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够使其具有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发现能力和流程优化能力。该单元包含《文物知识图谱——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基石和必由之路》、《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古书画污渍虚拟修复》两个报告。

《文物知识图谱——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基石和必由之路》由天津大学张加万教授演讲,张教授从文物知识图谱应用研究出发,定义了智慧博物馆知识化、个性化、互动化三个特点。他表示,文物数据具有专业性强、来源多的特点,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对文物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关联,在知识延伸、展示增强、协助策展、语义标注及检索、智能问答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古书画污渍虚拟修复》由北京建筑大学侯妙乐教授演讲,侯教授带领团队用高光谱进行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提出一套古书画留存、信息提取及虚拟修复解决方案,实现古书画的数字化永续留存,建立全表面、宽波段、无损的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多层次专题信息提取及污渍、霉斑修复等,为古书画的保护传承与活化提供相关知识服务。

“智慧博物馆标准研制及企业助力”主题演讲单元由西北大学贺小伟教授主持,贺教授指出,标准研制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一个关键内容,其研究机理和路径可以参考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研究思路,为现有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另外,智慧博物馆建设中要“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真正实现“研究即应用”。该单元包含《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创新和实践》、《华为河图助力智慧博物馆跨越升级》。

《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创新和实践》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吕卫锋教授演讲,智慧城市标准将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相结合,推动并提高城市在建设、管理、运行、规划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用标准来解决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跨层次的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问题。结合智慧博物馆标准研究实际,吕教授指出,第一要制定少而精、管用的标准,第二要用标准提升话语权。

《华为河图助力智慧博物馆跨越升级》由华为河图首席设计师魏记演讲,河图利用手机终端打造数字孪生世界,底层支撑技术和平台,对博物馆经典案例进行展示,打造随时可用、随时能用、随处可用、随意可用的虚实融合的世界。

在对话与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博物馆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国家图书馆魏大威书记首先发言,他表示智慧博物馆建设规划振奋人心,其建设需要产学研紧密结合,做好文博单位间密切交流、资源共享。

中国科技馆黄体茂研究员指出,从面对观众应用和教育的角度,智慧博物馆本质追求应该是观众获取博物馆相关信息时,如何能做到更加快捷、更加高效、更加有效。在共享平台建设、三维数字化采集、沉浸式体验展示等方面,要做到好而精,真正做好公众服务。

山西省博物院钟家让研究员认为,目前各地市博物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智慧化博物馆建设理念认识不够透彻,主要把精力都放在数字扫描上,没有做到真正文物数据的活化与利用。希望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一个建设标准及评价模板,供全国博物馆学习与参考。

西北大学耿国华教授指出,十几年来国家在科技支撑计划中都加强了对文物方面数字化的交叉研究和应用,在文物原真采集方面,要将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文博领域迫切需求的重大问题相结合,做成一个样板性工程。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论坛报告主题设计合理,涵盖内容丰富,既有宏观性的信息化建设未来方向性的思考,也有具体实践及应用场景,从文物数字化、关键技术、标准建设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探讨了目前文博领域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为计算机技术专家、博物馆研究专家、企业研发人员等拓宽了研究思路、厘清了重大需求,从宏观到微观,从艺术到技术,从理论到实践多个角度,促进智慧博物馆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