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之选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乐舞八角杯

黄金

高9厘米

中国扬州,约公元830年

这件纯金打造的八角杯源自一艘沉船上的金器宝藏,这批金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唐代金器之一,也是中国境外的该领域首个重大发现。唐朝是中国金银器制造的高峰期。当时,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许多萨珊(今伊朗)和粟特(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金属制品带到中国,推动了中国金银器的大规模制造。这件金杯在造型上仿照了粟特风格,拥有喇叭形足和带拇指托的环形鋬。
从乐师和舞者长长的卷发和蓬松的服饰可以判断他们是中亚人。公元8至9世纪,来自中亚的艺人在中国颇受欢迎。鋬上人物的络腮胡也表明他们显然是胡人。从杯身图案的主题来看,金杯很可能是娱乐场合中使用的酒器。这件物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同类文物中最大的一件。
这批沉船金器的主人至今仍然是谜,或许它们是唐朝皇帝的赠礼,也可能是用于交换香料、珍珠或其它异国珍奇的出口商品。

骏马香炉

瓷(中国,约1700年)。座:镀金、青铜(法国,18世纪中期)。髹漆炉身(日本,18世纪):红珊瑚

高26.2cm

这件香炉结合了中国瓷、日本漆和红珊瑚等元素,在欧洲组装,并配有欧洲生产的镀金青铜底座。炉身上下两部分紧紧相扣,内置金属托盘,用于盛放燃烧的香料。
这件将来自不同文化的物件混合组装、融合了自然与人工的器物,在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欧洲倍受青睐。

福州港和厦门港风光

布面油画

中国画家,中国,约1850年

油画中描绘的是中国福建省的两个主要港口——福州港和厦门港。中国港口题材的风景画并非只为西方人创作,而是面向当时生活在亚洲各个港口的各国商人。例如,在19世纪的雅加达、新加坡和马六甲,都能找到中国港口画。

释迦牟尼说法像

片岩

78.5 x 46.5 x 15 厘米

犍陀罗,公元3或4世纪

佛像施说法印(转动法轮的手印)。衣服的褶皱、肌肉的线条以及五官特征反映了西方古典风格的影响,跏趺坐姿、微闭的双眼和沉思的神态则展现了佛教的深沉。

圣母马利亚像

17世纪中期,象牙,彩绘,镀金

高60厘米

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装饰

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产于菲律宾的人物牙雕之一。圣母的亚洲面孔暗示雕刻者的中国文化背景。披肩在后背呈收拢状,表明这座雕像是17世纪在菲律宾制作的。之后,雕像被运往墨西哥,在那里完成彩绘和镀金。

“阿拉姆”游行仪仗

镀金,黄铜,青铜, 釉彩

高332厘米

伊朗,18世纪初(萨法维王朝时期)

签名:大师马利克·穆罕默德(达瓦塔·巴希)之子穆罕默德·塔奇制
铭文:《古兰经》第110章,援助(奈斯尔)
1:当真主的援助和胜利降临,2:而你看见众人成群结队地崇奉真主的宗教时,3:你应当赞颂你的主超绝万物,并且向他求饶,他确是至宥的。
随着萨法维王朝(1501–1722)的建立,什叶派教义成为伊朗的国教。像“阿拉姆”这样的游行仪仗被用于庆祝“阿舒拉节”,以此铭记公元680年(伊斯兰历61年)卡尔巴拉战役中,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什叶派穆斯林第三任伊玛目侯赛因·本·阿里以身殉教。
“阿拉姆”游行仪仗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底部的黄铜管托举着一个召唤先知的镂空立方体。其上有两个呈十字形放置的梨形薄片,饰宗教铭文,立体结构环绕着龙头装饰,中心有一颗釉彩花纹水滴形球。上部的尖顶象征着先知的女婿、第一任什叶派伊玛目阿里的剑。

粮仓三角屋顶外墙板

多巴-巴塔克人

苏门答腊北部,20世纪初

木,颜料

多巴-巴塔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陡峭的三角形屋顶。巴塔克人热衷于精心装饰建筑外墙,常用狮头雕像、横木板和屋顶支架。
雕刻花纹的长条木板(当地人称作“pandilati”,有时也叫“dilapaung”)放置于祖屋的三角形屋顶内。“dila”是“舌头”的意思,叫作“pandilati”的木板就是整座住宅的“舌头”。在巴塔克人的观念中,伸长的舌头可以辟邪。这种长条木板多悬挂于三角屋顶的内部。
放置在三角屋顶的两面墙之间、起支撑作用的的木板,叫作“tomboman”,通常精雕细琢,并施有彩绘装饰。尽管装饰只有象征意义,但也体现出不同家族之间的激烈竞争,每个家族都力图通过独特新颖的装饰“力压”其他邻居。
巴塔克大型房屋的三角屋顶上一般都装饰着被称作“jenggar”的雕塑。这件藏品就包含了一只长角的狮子。
祖屋是整个家族生活的中心,应避免物质或精神的破坏。而狮子的形象被认为有驱虫辟邪的效果。

女子罩衫扣(一套)

马来半岛,槟城,19世纪末

黄金,粉色红宝石,钻石

罗杰博士和贝蒂·马里耶特夫人藏品

这种设计独特的罩衫扣在东南亚岛屿很常见,是用来将女子开襟罩衫扣紧的物件。这一套藏品包括一个较大的心形胸针(kerongsangibu,“母扣”)和两个较小的圆形扣(kerongsanganak,“子扣”)。佩戴时,胸针在上,圆扣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