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展览已结束
展览地点:
北11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
协办单位:
兰州市博物馆秦安县博物馆临夏市博物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定西市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通渭县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榆中县博物馆庄浪县博物馆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发明了陶器。随着制陶工艺的日趋成熟,距今八、九千年左右,我国钱塘江和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广泛出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地区彩陶最为发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彩陶是一种将矿物质颜料涂在陶坯上,经过焙烧而成的带有纹彩的陶器,这种陶器的纹彩基本不会因时代久远而脱落,因而保留了大量远古时代的艺术创作。甘肃地区的远古先民以植物、动物、河流等自然物象以及人类本身为题材,通过点、线、面的表现方式,因形施彩,创作出了几何纹、漩涡纹、植物纹、动物纹和舞蹈纹、神人纹等具有丰富装饰效果的图案。优美的造型、缤纷的色彩、绚丽的构图融汇一体,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宗教文化和审美情趣,也见证了中国早期艺术的瑰丽多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甘肃彩陶是中国装饰艺术的源头,创造了远古时代彩陶艺术的辉煌,为中国远古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多元一体文明的产生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等15家文博单位,举办的“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约展出200件(套)精美的史前彩陶,内容涉及文化背景、彩陶制作、风格流派、自然物象、精神生活等各类主题,其中不乏精品,许多彩陶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堪称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荟萃,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沉厚、悠久与辉煌、灿烂。
甘肃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众多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它们在中国文明形成的过程中有着开启之功。这些早期文化大多含有多彩多姿的彩陶,彩陶作为一种独特文化传统绵延数千年后沉寂于地下,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重新被发现。
垂弧锯齿纹瓮
制陶盆形垫与制陶托盘
锯齿菱格纹罐
漩涡纹四系罐
甘肃彩陶纹饰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纹样,包括植物、动物、人物、景物等;一类是几何纹样,如条带、线条、三角形、方形、菱形、多边形、圆形等。两种纹样都是远古先民在对物象观察基础上的构思成果,有区别但不能绝对分开,有些图案兼具两种纹样共同的特点。一般而言,自然纹样与几何纹样同时存在,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随着时间的顺延,自然纹样有向几何纹样过渡的现象。在数量、内容及表现形式上,几何纹样明显优于自然纹样。
几何纹样纹饰通过色彩形式,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构成图案,更多体现了人们的观念意识与抽象思维。点有大小,线有宽窄,面有多种形状,色有红白黑黄,多因素、多方式的图案组合与变化,赋予了彩陶无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黑彩细颈壶
宽带纹钵
对三角纹罐
十字纹瓮
十字漩涡纹罐
弦纹镂空大双耳罐
响器
漩涡纹罐
漩涡纹壶
漩涡纹尖底瓶
直线三角纹钵
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每天面对山间流水,仰望日月星辰,时时刻刻都能观察到自然界的花叶蔓枝、伏蛙游鱼、飞禽走兽的生息动态。他们将自然物象提炼为艺术形象,简洁生动,特色鲜明。这些形象有些是单纯的艺术装饰,有些则蕴含了信仰内涵。其中的太阳、植物、动物和人形纹饰展示了人们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态。
  • 网格圆点漩涡纹鸟形壶
  • 变体蛙纹壶
  • 猪面纹细颈壶
  • 贝形纹罐
  • 变体鱼纹盆
  • 黑彩葫芦瓶
  • 葫芦网格叶形纹瓮
  • 花瓣纹壶
精神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自然中,从自然界获得食物、阳光和水,通过努力改善自身的生存现状,有成功的喜悦,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经历过的各种危险的恐惧,因而对自然产生了愉悦、依赖、敬畏心理,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原始信仰中,也反映在世俗生活中。彩陶艺术便是远古先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实物证明。
变体神人纹壶
人面器口漩涡纹壶
鲵鱼纹瓶
靴形足罐
叶纹蛇首形铃
甘肃彩陶自大地湾文化伊始,经历了仰韶文化的昌盛、马家窑文化的繁荣,至辛店、沙井等青铜文化的余晖,由兴起到衰落,延续了整整五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构成了一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彩陶发展史。它是先民们创造历史、开拓西北的重要见证,为我们探索研究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彩陶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形态,而且折射出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进而表现出彩陶主人们的信仰和美学观念,展示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甘肃彩陶源远流长,为中国美术史掀开了无可替代的第一篇章,因而成为世界艺术殿堂中璀璨夺目的瑰宝。珍惜历史,弘扬文化,保护遗产,是全人类义不容辞的共同职责。
精彩图片
微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