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梦 > 详细内容
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 服务中国梦伟大征程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饶权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发展实践,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并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个精神食粮,就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文化。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最重要的收藏机构,始终承担着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推动知识传播与利用的神圣职责,应该而且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下面,我结合国家图书馆实际,谈两方面体会。

一、不忘初心服务中国梦

百余年来,国家图书馆始终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为国家赓续文脉、为民族守护文明。

一是守护文献典籍,传承优秀文化

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自上世纪初京师图书馆初创以来,历代国图人不遗余力地多方搜采、细致整理和精心保护文献典籍,积累了近4000万册件馆藏文献,涵盖纸质文献、缩微文献、音像制品、数字资源等各种载体,其中古籍近200万册件,数字资源约1700TB,使国家图书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最重要的收藏机构。

新世纪以来,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外存藏机构,组织实施了多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年来,已完成24个省的古籍普查登记;建立国家和地方珍贵古籍名录,不断完善古籍分级保护制度;由国务院命名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带动全国古籍库房存藏条件显著改善;完成“天禄琳琅”等珍贵古籍的抢救性修复,累计修复古籍250余万页;设立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和传习所培养人才,古籍保护从业人员由工程实施前的不足千人增长至上万人。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积极开展革命历史文献的征集、整理工作,组织编纂《民国时期文献总目》,从海外征集日本二战罪行档案4000余卷,200余万页,整理出版对日战犯审判文献5000余册。

此外,国家图书馆还以数字化形式推动古籍再生性保护与整理利用,累计发布数字化古籍6万余部。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有关方面支持指导下,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了多个典籍整理出版项目,《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通过对经典文献深入浅出的解读,发掘典籍蕴涵的时代价值,推动传统经典普及传播,首批十部图书已正式出版;《鲁迅手稿全集》编辑出版项目对海内外鲁迅手稿进行全面搜集、系统整理和影印出版,已基本编辑完成文稿编、译稿编、书信编和日记编。

二是传播知识文化,服务社会发展

衡量美好生活,文化是重要尺度。随着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期待更加便利、更加高效的图书馆服务。国家图书馆依托海量文献资源、专业信息处理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切、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科研攻关、社会公众终身学习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家图书馆通过为全国“两会”服务、建立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平台、设立部委分馆、举办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编制信息专报等方式,为提升中央国家机关决策科学化水平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着力打造为国家立法和决策服务的新型智库。由我馆整理出版的《文献为证:钓鱼岛图籍录》《南海诸岛图籍录》等文献,为维护国家主权提供了宝贵历史文献依据。

国家图书馆是许多重要教育科研机构所倚重的文献保障基地,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科研基础数据库共享等方式,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支持。我馆还专门设立科技查新中心、科学评估中心,为科研机构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开放程度最高、服务范围最广、服务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讲座、展览、培训、阅读推广、艺术普及教育等服务,年均接待到馆读者近560万人次,举办活动550余场次,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家图书馆设立国家典籍博物馆,运用现代化展陈手段,对馆藏珍贵典籍进行实物展示、背景讲解、历史再现,开馆四年来举办专题展览90余场,年均接待参观100余万人次。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拓展服务范围,搭建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的服务平台,实现全媒体、多终端的24小时不间断服务。依托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立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举办“网络书香过大年”等阅读推广活动,服务近4000万人次;建立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全国分站达394家;建设“M•地铁”图书馆,使公众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扫码读书;推出“国图公开课”,打造互联网时代精品网络教育与阅读品牌,课程网站累计访问量达5500万人次。

二、昂首阔步迈向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空间,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断开拓创新,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贡献。

一是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国家图书馆将不断提升“国图公开课”“文津图书奖”“文津经典诵读”“文津讲坛”等阅读服务品牌影响力,建设好“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阅读服务引导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先进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提供文化滋养。

二是提高文献保存保护水平,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关键。国家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好国家文献信息资源总库职能,积极推进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确保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安全保存和永久传承;继续推进古籍、革命历史文献的保存保护,通过展览、讲座、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对传统文化典籍进行现代解读,普及典籍文化知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更为通俗和生动的形式润泽百姓心灵。

三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未来信息技术还将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发展,对知识传播利用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国家图书馆必须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积极应用成熟技术、先进设备和海量数据,分析社会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空间布局、提升服务能力。

四是服务科技强国,发展先进网络文化

科技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图书馆将为企业技术研发、教育科研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搭建数字科研环境,为鼓励、引导和支持公众创新创意活动提供科学知识普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服务;同时,积极担负起新时代维护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以服务改革开放大局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遵循,大力发展先进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知识学习新空间。

五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国家图书馆将继续依托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等平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图书馆传播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深化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以文献典籍为载体推动各民族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实现共同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赋予了文化事业新的历史使命,国家图书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传扬“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努力开拓进取,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