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9/4/23 - 5/22
展厅:北4展厅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

本展览提供公益讲解,点击查看详情





序言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命脉,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人文精神之根,彰显出区域历史的积淀,代表着乡土文化的认同,是当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元素的集中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衡水的地域文化特色是鲜明的。它地处黄河古道,因水而生,缘水而兴。早在新石器时期,依水而生的古代先民就在这里留下了物质文明的最初印记。此后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脉络,为衡水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宝云塔、安济桥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冀派内画、武强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衡水成为一座历史积淀十分厚重的文化重镇。农耕文明的熏染、悠远的文化积淀,使这里成为儒学大师董仲舒、经学大师孔颖达、边塞诗人高适、文学名家孙犁崭露头角的地方,传承了悠久丰厚的人文底蕴。

衡水,因水而活,得水而灵。京杭大运河穿境蜿蜒进京,滏阳河如玉带过市通衢问津,滹沱河汇入海河注入渤海,使衡水成为具有特殊地位的京畿重镇。晚清以降,衡水儒商走京闯卫,促进了北京琉璃厂的文化兴盛,培育了众多行业泰斗与文化耆宿。滹沱河畔,红色的文化根基在这里孕育、传承,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于此诞生,无数的先烈走出衡水、奔赴前线,为建立新中国抛洒热血。如今,衡水湖湿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将衡水打造成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态湖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多种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文华衡水——河北衡水文化展”,向观众展示衡水地域文化产生、发展和创新的历程,既是对衡水文化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建设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希望从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当中发现和展示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精神标识,为促进地域发展凝聚多方面的精神力量,同时更希望通过引导人们增强对乡土乡音的情感认同,树立爱国自爱乡始的价值理念,为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相信通过此次展览,广大观众必将对特色鲜明、文脉绵长的衡水地域文化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对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多元一体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王春法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携手国家博物馆举办“文华衡水——河北衡水文化展”,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展示文化衡水新形象,以一域之光添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

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是古黄河、古漳水、古滹沱河的流经区域。衡水历史上因“漳水横流”而得名,境内河湖纵横,水韵悠长。衡水先民逐水而居,从新石器时代就拉开了人类活动的序幕。

衡水深受燕赵和齐鲁文化的双重熏染,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故乡,中国传统儒学藉“董生三策”由衡而新兴汇入中华文化主脉。衡水历史上名家辈出,影响深远,这片土地孕育了孔颖达、高适、孙犁、荀慧生等文化巨匠,王之涣、吴汝纶等文坛巨擘也在这里留下了深刻印记。衡水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在衡水的安平县诞生,全国第一个农民合作社在饶阳县成立,红色血脉世代传承。抗日战争时期,衡水属晋察冀边区的冀中区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冀南区,衡水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的版图上,衡水处在南北纵轴与东西横轴的交汇点上,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赞为“黄金十字交叉处”。这里水路通达、陆路畅通,“一湖九河”形成衡水独具的水系格局,大运河流经衡水179公里。镶嵌在城市中央的衡水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郦道元《水经注》中称其为博广池,赞其“美蟹佳虾,岁贡王朝,以充膳府”。现在的衡水湖是国家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保护基地,被誉为“京津冀最美湿地”和“东亚蓝宝石”。衡水与京津渊源深厚,百年琉璃厂承续着曾谓之“衡水街”的荣光,至今回荡着衡水儒商走京闯卫的乡音,更见证着衡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可割舍的地缘人脉。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造就了衡水人民崇德尚义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衡水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无中生有”发展产业、战天斗地致富图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城乡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衡水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成就了衡水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衡水人民牢牢守住稳定、发展、生态三条底线,坚定不移走创新引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建设京津冀发展环境高地,昂首迈进“高质量时代、智慧城市时代、千亿产业时代”,倾力打造实力衡水、创新衡水、生态衡水、文化衡水、幸福衡水,一座具有国际范的生态宜居美丽湖城将崛起在冀东南大地上。

“文华衡水”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博联袂展示地域文化的衡水篇章,是中华地域性文化综合展览的全新创举,也是加强区域文化展示的探索尝试,衷心感谢国博的鼎力支持。衡水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衡水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衡水市委书记 王景武

第一单元 燕赵古地·风物衡存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全境处在海河流域,是燕赵与齐鲁的交汇处,从新石器时代就拉开了人类活动的序幕,较早经受了农耕文明的洗礼,是早期人类发祥与繁衍地之一。“漳水横流、水路通达、陆路通天、风水衡存”,既是“衡水”得名由来,更是天地灵气均衡之地的写照。


展开阅读
第二单元 董子故里•名人辈出

衡水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故里,人文荟萃,鸿儒辈出,是传统儒学中兴与发展之地,全国知名的儒学重镇。历代先贤重教崇文,承董子好学精神,攻读著述,革故鼎新,长盛不衰。在儒学经学、佛道史学、天文农科、经世理政等各个领域,贤哲云集,名家辈出,巨著煌煌,建树丰硕。


展开阅读
第三单元 百年衡商•名满京津

衡水具有勤劳务实、崇文重商的地域传统,形成了“以技安身、以信立命、以文会友、以德兴业”的独特商业文化特质。衡水与京津文化渊源颇深,特别是晚清以来,衡水儒商走京闯卫,撑起了名满天下的北京琉璃厂,打造了全聚德烤鸭等著名商号品牌,助推了京津商业发展及文化繁荣。


展开阅读
第四单元 红色血脉•信念传承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衡水是革命老区,具有尚武安邦的精神特质。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衡水籍将军达到200多人。衡水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等“两个第一”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红色血脉薪火燎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衡水军民浴血奋战,书写了“血战千顷洼”等诸多英雄史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衡水人民大力弘扬红色革命传统,汲取革命先辈精神力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擦亮“厚德衡水”品牌, 凝聚了社会正能量,为全面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展开阅读
第五单元 民俗瑰宝•艺术之乡

衡水是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中国内画艺术之乡、中国木刻法帖之乡、中国硬木雕刻之乡,有“北国笔乡”“北方酒城”之称,民俗文化薪火相传,承载着独特的地域风情,其中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使衡水成为独具特色的人文胜地。

衡水现有武强年画、冀派内画、深州形意拳、衡水老白干、阎庄法帖、戳脚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侯店毛笔制作技艺、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安乐秧歌等2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非遗项目达一万余项,形成了快速发展的民俗文化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
第六单元 时代新章•生态湖城

在党中央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下,衡水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按照“一三五+”总体部署,围绕打造“实力衡水、创新衡水、生态衡水、文化衡水、幸福衡水”等“五个衡水”的战略目标,依托国家级湿地衡水湖的优势资源,以“文化衡水”建设为引领,守正创新,苦干实干,推动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走出了一条从“守望京津”“协同京津”到全面“融入京津”、走向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阅读